本科教学
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专业方向

基础数学专业导师情况及其研究方向

发布时间:2021-07-26 作者:77779193永利集团77779193永利集团 浏览次数:

陈永发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复Finsler几何以及Spin几何中Dirac算子的谱估计以及特征旋量方面做过相关研究, 在 Sci. China Math. A,J. Geom. Phys. 和 Chin. Ann. Math. Ser. B等SCI 期刊上发表论文若干篇。曾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1项。

主要研究方向:Spin几何。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几何分析研究;在Ricci流、平均曲率等方向上开展研究工作;主要学术成果发表在“Adv.Math”、 “Trans. AMS”、 “Math.Ann.”、“Commu.Anal.Geom.”等国际重要数学期刊上;连续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

主要研究方向:黎曼几何,几何分析,几何流

阮立志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特别是双曲守恒律和流体力学方程的研究。曾赴美国匹兹堡大学数学系访问1年,多次赴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访问交流。在辐射Euler方程及相关模型的数学理论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果。

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等项目的研究。在 “Ann.I.H. Poincare Analyse Non Lineaire”、“SIAM J. Math. Anal.”、“Math. Models Methods Appl. Sci.”、“Indiana Univ. Math. J.”、“Phys. D”和“J. Differential Equations”等期刊上发表或接受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主要研究方向:流体力学中的偏微分方程;双曲守恒律

尧小华

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主要从事调和分析与微分算子的研究;在色散方程、微分算子及函数空间等方向上开展研究工作;主要学术成果发表在“Comm. Math. Phys.”、 “Trans. AMS”、 “Inter. Math. Res. Notices”、“J. Functional Analysis”、“Comm.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iam J. Math. Appl.等国际重要数学期刊上;连续主持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也曾主持过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及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等多个科研项目;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部及创新团队(偏微分方程)建设。

主要研究方向:Fourier分析及应用、微分算子理论、数学物理

常 浩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素特征域上李代数的表示理论,特别是与幂零锥,支柱簇理论相关联的表示。在Representation Theory, Math. Proc. Cambridge Philos. Soc., J. Pure and App. Algebra, Forum Math., Quarterly J. Math.等SCI 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模李代数、支柱簇理论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有限群及其表示、代数组合论等方面的研究, 在Journal of Algebra,Algebra Representation Theory,Communications in Algebra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先后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一项面上项目,另有一项面上项目在研。

主要研究方向:有限群及其表示、代数组合论

邓国泰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分形几何与小波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参与三项并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SCI收录论文9篇,发表的杂志包括Adv. in Math, Trans. of AMS等国际知名杂志;分别在香港中文大学(2012年,为期三个月)和美国佐治亚南方大字(2013年至2014年,为期一年)从事过访问学者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分形几何与小波分析

邓清泉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调和分析Hardy空间理论、高阶薛定谔算子热核估计以及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孤立波动力性质等方面的研究,在J. Funct. Anal, Indiana Univ. Math. J, SIAM J. Math. Anal与Comm. Math. Phys.等SCI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受到国内外同行关注。先后主持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与面上项目各一项。

主要研究方向:调和分析、Hardy空间、薛定谔方程及其孤立波动力性质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Trans. Amer. Math. Soc.,SIAM J. Appl. Math.,J. Differential Equations等SCI 期刊上发表论文10 余篇, 被国内外同行引用。先后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双曲型守恒律方程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有限群及其表示、代数编码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在Advances in Mathematics, Math. Z., Journal of Algebra,Algebra Representation Theory,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 先后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主要研究方向:有限群及其表示、代数编码理论

付小叶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数学会评论员。主要从事小波分析和分形tile、tiling相关研究;以及与Fuglede谱集猜想、测度谱性的相关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傅里叶分析、小波分析、分形几何、压缩感知及应用。

研究成果发表于Memoir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Advance in Mathematics, Journal of Functional Analysis, Constructive Approximation等期刊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各一项。

罗 鹏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非线性椭圆方程、非线性泛函分析等领域的研究。他与合作者在Brezis-Nirenberg问题、非线性薛定谔方程、数曲率方程以及无穷阶退化椭圆方程等解的相关性质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发表论文十余篇,多数发表在Trans. AMS.、J. Math. Pures Appl.、Calc. Var. PDEs.、Nonlinearity、J. Diff. Equats.上。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2018年入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之“楚天学子”。

主要研究方向:非线性椭圆方程、非线性泛函分析

郭红艳

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李代数、顶点代数的结构和表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在 Journal of Algebra,Journal of Pure and Applied Algebra,Communications in Algebra等SCI 期刊上发表论文7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及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李代数、顶点代数的结构和表示理论

郭玉劲

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获得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数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2012年先后工作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随后曾工作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主要研究非线性泛函分析中的变分理论及其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数学物理等领域的应用,先后在微机电系统MEMS方程、质量临界约束变分理论、量子多体系统的涡旋现象等方面做出过一系列科研成果。在美国数学会出版一部英文研究专著【Courant Lecture Notes in Math. 20】,在Comm. Pure Appl. Math.、Arch. Ration. Mech. Anal.、Trans. Amer. Math. Soc.、Ann. Inst. H. Poincaré Anal. Non Linéaire、Proc. Royal Soc. London Ser. A、SIAM J. Math. Anal.、Nonlinearity、J. Funct. Anal.、JDE、CVPDE等数学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十篇论著的被引总数超过700次,单篇最高被引120余次。先后主持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5项,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3项。

主要研究方向:非线性泛函分析及其应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数学物理

蒋咪娜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研究。在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Discrete and Continuous Dynamical Systems,Science in China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先后主持1项天元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双曲型偏微分方程

李工宝

李工宝,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2月至1987年6月就读于武汉大学数学系。1987年9月在武汉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1996年3月起为 芬兰Helsinki 大学Docent in Mathematics、1998年5月起为 芬兰Jyvaskyla大学Docent in Mathematics。主要从事非线性椭圆型方程的研究。现任湖北省数学会副理事长、《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期刊编委.曾担任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青年实验室主任、77779193永利集团院长、数学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北省暨武汉市数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并多次在芬兰Helsinki大学、芬兰Jyvaskyla大学、美国康洲大学任教。

1994年被中国科学院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6年被国家人事部等七部委批准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1995/1996年第一二层次人选。1992年10 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曾主持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青年基金项目1项的研究,并作为主要成员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还主持过中国科学院“九五”重点项目、湖北省创新团队等项目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90篇。

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1991年,排名第一)、得过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项(2010年,排名第一)、二等奖一项(2000年,排名第一)。

刘创业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组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在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Discrete and Continuous DynamicalSsystems,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hysics,Communications on Pure and Applied Analysis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2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非线性耦合薛定谔方程组

刘宏伟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代数编码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在常循环码的结构和距离, 矩阵积码的结构和距离、自对偶码的存在性和构造、网络编码中的常维数子空间码等领域做了一系列相关工作,在本领域国际知名期刊,如IEEE Trans. Inf. Theory, Finite Fields Appl., Des. Codes Cryptogr., Discrete Math., Discrete Appl. Math., AAECC, Adv. Math. Commun., Cryptogr. Commun.等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先后主持和作为主要成员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的研究工作。已培养毕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共30余名。

主要研究方向:代数及其在编码中的应用

刘敏思

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数学分析1》负责人。主要从事复变函数值分布理论、分形几何,高等教育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曾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5项自然科学研究项目、9项教学研究项目的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或参与编写出版教材10余部;曾获武汉市科技论文三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华中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一等奖,华中师范大学校教学工作优秀奖一、二、三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复变函数值分布理论、分形几何,高等教育理论

罗金权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代数编码、代数数论等方面的研究, 在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Design Codes and Cryptography, Finite Fiel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 它引300余次(Web of Science). 先后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以及多项省部级研究课题。

主要研究方向:代数编码、代数数论

胡学琴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群论、群表示等方面的研究,在Journal of Algebra和 Communications in Algebra 等SCI 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和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群表示理论、特征标的对应、Alperin重量猜想等。

彭双阶

教授、博士生导师,《Acta Math Sci》常务编委,《Comm Pure Appl Anal》、《应用数学学报》、《应用数学》编委。他与合作者发展或改进了非线性泛函分析中的一系列方法,并用来系统地研究了许多具有重要背景的偏微分方程,回答了多位知名数学家提出的猜想或公开问题。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发表在Adv. Math.、J. Math. Pures. Appl.、Proc. London Math. Soc.、Tran. Amer. Math. Soc.、Math. Ann、 Arch. Ratinal. Mech. Anal.、Indiana Univ. Math. J、Ann. I. H. Poincaré- AN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其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被美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数学家大量引用或推广,并用来解决其它的问题。201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2年入选首批"湖北省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发展计划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等。曾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非线性椭圆方程、非线性泛函分析、奇异摄动理论等

王春花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椭圆型偏微分方程和非线性分析的研究;在椭圆型偏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及解的性态、抛物型偏微分方程的爆破解等方向上开展研究工作;主要学术成果发表在“J. Funct. Anal.”、 “Calc. Va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J. Differential Equations”、“Ann. Mat. Pura Appl.”、“Proc. Roy. Soc. Edinburgh Sect. A”、“Adv. Differential Equations”等国际重要数学期刊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并连续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椭圆型偏微分方程、非线性分析

王 华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色散方程方面的研究,在J. Differential Equations,NoDEA Nonliena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ppl.,Discrete Contin. Dyn. Syst.,J. Math. Phys. 和Nonlinear Anal. 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十多篇。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及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色散方程的适定理论,散色理论和爆破理论

郑高峰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几何发展方程、几何测度论的研究。在Journal of Functionl Anaysis,Calculus of Variation and PDEs,Ann. I. H. Poincare-AN 和 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曾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项目、1项天元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椭圆和抛物型偏微分方程、几何测度论、几何发展方程

周远扬

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数学会常务理事。洪堡学者,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主要研究块代数的结构性质及其分类,主要研究课题有Alperin权猜想、Alperin-McKay猜想、Broué交换亏群猜想。在Advances in Mathematics, Journal of London Mathematical Society, Journal of Algebra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有限群及其表示

訾瑞昭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首批“桂子青年学者”。主要从事流体中的偏微分方程的解的适定性与稳定性的研究。在Archive for Rational Mechanics and Analysis, Mathematische Annalen, Journal of Functional Analysis, Annales del'Institut Henri Poincaré–Analyse non linéaire, SIAM Journal on Mathematical Analysis, Nonlinearity, Journal of Differ ential Equations等SCI 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及面上项目各一项。

主要研究方向:流体中的偏微分方程

侯宣继

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主要从事动力系统领域的研究;在准周期线性系统、准周期薛定谔算子等方向上开展研究工作;主要学术成果发表在“Invent. Math..”、 “H.Poincare”、 “J. Functional Analysis”、“DCDS”、“Nonlinearity ”等国际重要数学期刊上;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等科研项目;并作为第四完成人获得过2017教育部科研成果一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常微分方程、动力系统、数学物理、KAM